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幼小的他在父亲的好友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光阴似箭,英王爱德华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女的初夜权,以便让贵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贝拉是个决断的才女,她知道这道法令会让英国贵族有意于苏格兰,但更会激起苏格兰人民的反抗。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愿意做一个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
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华莱士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前途担心。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买华莱士为条件,和谈失败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士领兵出战,混战一场,短兵相接中,他意外发现了罗伯竟与英王勾结,不禁倍受打击。伊莎贝拉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来到驻地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着想,他依旧答应前去。在爱丁堡布斯设计了阴谋抓住华莱士,并把他送交英王。罗伯对父亲的诡计感到怒不可遏,华莱士终于被判死刑。伊莎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临死前,她告诉英王她怀的不是王子的血脉,而这个孩子不久将成为新的英王。
华莱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几星期后,在受封时,罗伯高呼前为华莱士报仇的口号,英勇地继承华莱士的遗志对抗英军。
拍摄背景资料:
1995年的影坛几乎完全被《勇敢的心》所占领。梅尔·吉卜森成为该年度的最大赢家。《勇敢的心》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化装五项大奖,并以之席卷全球,所向披靡。在当今影坛娱乐片盛兴,技术电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时,《勇敢的心》大胆创新,起用了沉重压抑、忧郁愤闷的历史题材,将公元十三世纪的苏格兰人民大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搬上银幕,以宏伟壮阔的气势为影片赢得了史诗巨片的称号。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苏格兰的山脉、森林和村庄,凄婉的风笛和苏格兰人民在贫困痛苦中发出的反抗的凄厉的呼号,人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和历史。同时梅尔·吉卜森除饰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导演,他在影片的结构上,也没有忽视人们的欣赏心理。在刀光剑影铁血争战中,缠绵着温柔的爱情主题,让人体会到英雄传说的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这无疑为古装历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场。《勇敢的心》同时也没有摆脱好莱坞技术电影的框架,庞大的摄影队远度重洋的实地拍摄;启用三千人,二百匹马的宏大战争场面;影片拍摄的长周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预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后卖座率空前,票房收入远远超出投资,总算以圆满收场。
历史上的威廉.华莱士:
威廉.华莱士(1272-1304)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情况多见诸于一些传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现存不多,他出生在苏格兰帕瑟林教区的艾德斯列,父亲是苏格兰高等贵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仆。华莱士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据说他懂拉丁文和法语,而这些可能是他当牧师的叔父教给他的。在1297年左右,他和梅伦.布拉德夫特结了婚,梅伦后来在一次英军的突击行动中被杀害,而影片不同的是,此时,华莱士已经发动起义了,英格兰人杀死梅伦正是出于对华莱士起义叛乱的报复。
当华莱士带领队伍反抗英军之时,另一支抗起义也在同时爆发了,那就是安德鲁.穆拉领导的起义,苏格兰这种混乱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原苏格兰王约翰.巴里奥向英格兰拱手让出了苏格兰的统治权,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稳固统治,对苏格兰采取了高压政策,横征暴敛,却最终导致了苏格兰人的反抗。这些起义的兴起不仅带动起了普通的苏格兰人民,后来也受到了苏格兰贵族们的支持,他们也想早日摆脱英格兰的压迫,因此他们拉拢苏格兰义军,以贵族为核心的苏格兰抗英联盟组成了。
然而好景不长,1297年7月,苏格兰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兰人投降,联盟从此解体,华莱士和安德鲁.穆拉两人开始掌控已经四分五裂的义军,并且最终将他们归拢成为一支独立的抗英大军。
这之后,义军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在斯蒂林一战中,他们以少胜多,几乎全歼来战的英军,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从此名声大震。然而,在战斗中,安德鲁.穆拉不幸战死,华莱士失去了一位无法替代的好伙伴,从此,他开始一人统帅大军。
华莱士的所作所为再次被摇摆不定苏格兰贵族所关注,他们授予了他爵士。由此可见,华莱士在当时苏格兰人民包括贵族眼里的地位以及他们对于苏格兰赢得自由的渴望。
尽管华莱士雄心勃勃要为苏格兰的自由而战,但英军的队伍毕竟远比他们强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兰克林之战中,苏格兰义军全军覆没,华莱士只身逃了出来。 在此之后直到他1304年被俘虏的6年里,很少的人知道华莱士的行踪,有传说他在英格兰北部组织了一些游击战斗,也有说法他曾到欧洲大陆的挪威、法国、甚至罗马教皇那里寻找援助,从菲利浦四世发往罗马的一封提到华莱士的信来推断,华莱士1300年左右的确到过罗马。
零星的游击战持续到1303年,当时人们并不清楚那是否真的是华莱士所为,但由于爱德华一世被这些袭击所激怒,扬言要捉拿华莱士,华莱士因此再度扬名,也更加成为苏格兰人民心中的传奇英雄。
根据传说,华莱士是被苏格兰叛徒出卖被抓的,被抓后,他立即被押往了伦敦,在1304年8月23日被处死。当时英格兰当政者将华莱士宣传成为一个残忍、罪恶、滥杀无辜的十恶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他服刑当天,人们不断向他身上抛扔腐臭的食品,并且高呼绞死他。在简短的审判之后,华莱士被判杀人及叛国罪,施以极刑,他的尸体被分为四块,分别送到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四个地方,他的头被悬挂在伦敦桥上示众,以警告那些试图反叛的人。
华莱士的一生追寻自由,并且至死不渝,死时年仅32岁,他最钟爱的一首诗中这样说道:
Freedom is best,I tell thee true,of all things to be won.Then never live within the bond of slavery, my son.
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苏格兰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华莱士的纪念碑,其中一座在爱丁堡的一侧的入口处,一座在兰纳克教区教堂门前。而最著名的是在斯蒂林的华莱士纪念碑。华莱士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他被塑造成了各种各样威武的形象,尽管他只活了32岁,在苏格兰我们还不时可以看到白发银须的华莱士画像,作为苏格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他永远活在苏格兰人民的心中。
评论:
继凯文.柯斯特纳的《与狼共舞》之后,梅尔.吉卜森的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勇敢的心》在奥斯卡典礼上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好莱坞才子梦想成真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真实的历史,里面的人物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英雄,应该说这是一部不容易表.现好的影片,可梅尔.吉卜森从整体故事、情节的构思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煞费苦心,以情动人,使得这一埠蒙能拍成历史教科书式的影片感人至深,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是整体故事结构的形成,既不离苏格兰反抗英格兰压迫的大背景,也不刻意去正面表现这些矛盾,影片的开始,华莱士的父亲及亲人牺牲一段完全从侧面切入,以少年华莱士的视角去体会那段痛苦,而后华莱士回到故乡,也将他和梅伦的爱情故事作为前台,英格兰对苏格兰人的欺侮作为背景,就在华莱士和梅伦似乎就要那样恬然而又麻木的度过他们的一生的时候,矛盾激化了,一个英雄诞生了。
记得初次看过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思绪着实混乱了一段时间,英雄的作为是否真是这样而起的,让人感到迷惑,我试图在历史书籍中找寻答案,但后来我知道那是徒劳的,正如影片后来所表现的,华莱士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不管符不符合历史真实,老百姓都会乐于告诉你,那是真的。我们象在听老人们讲述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会感动我们。
在华莱士成为苏格兰民间抗英领袖之后,故事也没有变得单调乏味,影片的战争场面拍的紧张刺激,气势不凡,带有明显好莱坞当代电影特色,既有斗智,又有斗勇,华莱士的英雄形象日益丰满。就在此时,另一个女人出现了,看够了港台莫名其妙的历史爱情片之后,这样的故事却没有使我们感到别扭,既然有英雄当然要有美人,当我们觉得她该出现的时候,她就出现了。影片的故事情节以两条爱情线路架构前后,中间的琐碎的战事与传奇似乎也就成为观众心中牵肠挂肚的历险,爱情赋予了华莱士丰富的感情色彩,以至于在这个600年前的英雄就义之时,今天的电影院里再次响起了唏嘘之声。
说到华莱士服刑一场戏,真是妙不可言,首先音乐的烘托十分到位,人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其次几个画面的切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气氛显得十分紧张。而当奄奄一息的华莱士鼓足力气喊出了“自由”之后,影片中的他侧目含情看到了翩翩而至的妻子梅伦,似乎在了却缭绕许久的一段思念,与那种与敌人怒目而视的传统英雄形象相比,我们宁可相信华莱士最后真的想着的是他的妻子。
科班出身的梅尔.吉卜森,他的外象和气质为华莱士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表演上,他那双碧蓝色传神的眼睛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这使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觉得那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英雄。如果说我们在《致命武器》系列中看到是极似真实生活中聪明、幽默、风度翩翩的梅尔.吉卜森的话,那么,在这部《勇敢的心》中,我们则看到了一个具有杰出表演才华的艺坛才子的形象。
影片的成功已经被奥斯卡典礼上的那五樽金光闪闪的金像所证实,但不足之处也不是没有,比如华莱士的英雄的壮举,影片设计成为爱情而起和为民族而终,这之间的过度仍显唐突,与高潮战事中的极具感召力的华莱士相比,初期那种与世无争表现似乎难以担当这个人物的铺垫。
影片中的配乐十分优秀,尤其是苏格兰风笛的运用的确魅力无穷,尽管詹姆斯.霍顿这部影片的音乐没有获奖,但总体来说这里的配乐要比他后来获奖的《泰坦尼克》要更加出色,结构上也要复杂一些,与情节配合十分紧密,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勇敢的心相关电影